Competition
“四爿院”效果动画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
请下载:video/mp4
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在由邛崃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邛崃文脉巷片区城市更新建筑设计竞赛中荣获三等奖。该竞赛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文脉巷片区,考虑到中国现阶段的大部分古城更新都是“千城一面”,竞赛以“一个院子,让一座古城被看见”为主题,以一处院落为载体,通过参赛建筑师的设计最大限度实现古城的有机更新。
竞赛初期便在在网络上备受关注,设计竞赛共计收到200余份设计方案,决赛现场直播获得超过十万人次关注。本次竞赛评审团由汤桦、李翔宁、胡昂、野城、Stewart Dodd 组成,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的方案“四爿院”在初选的200份方案脱颖而出,并在最终的现场决赛评审中获得三等奖。
设计理念
一个院子,如何能够让一座古城“被看见”?一个老旧片区如何能够吸引人的目光?新院子不仅会成为斑驳古城中的一个闪光点,更将在新旧建筑形式的对比中,加深人们对古城文化底蕴的认知。于是我们选择在文脉巷片区古城的中心地带,以川西四合院为整体形制,以弯曲的竹片作为个体语言,组合出一个自由开敞、灵活多变的现代四合院建筑——“四爿院”。
对话与融合
本原团队在文脉巷片区古城的中心地带开拓一个节点广场,连接西北侧毗邻的一座名人故居和一座形制保留完好的川西院子古建筑。新建筑的场地位于节点西南侧,与故居呼应,与广场及纵横街道共同汇聚成一个古城的中心地标,将人流引入古城内核区域。
院与景
川西的院子反应了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千百年来人们顺应自然的智慧结晶。由于四川特殊的湿热气候,四合院南北向长、东西向短,建筑体块分开灵活,开敞自由,用以保证院落的通风和采光。因此我们将建筑围合的边界做适当的开放,并受川西建筑交错宽檐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启发,创造出檐下空间来拓展院子的多样性,延伸其现代内涵。
起翘与引力
我们将建筑功能定义为展览馆,因此室内采光需得到控制,结合邛崃闷热潮湿的气候特征,建筑采用切石法建构。“四爿院”的命名一方面呼应了传统川西四合院的形制,二是“爿”字,意为木片、竹片或瓦片,与四川的自然及文化息息相关,也暗喻了建筑形体弯曲的内在形式。起伏的屋顶搭配整片古城区翘起的屋檐曲线,将传统空间与现代化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光与渗透
建筑面向院子的界面材料采用透明混凝土与玻璃,增加内部视线的交流并抵消独立体块的清晰边界。透明性同时表现在展厅内多处天窗及地面洞口,洞口将光、风、景观引入室内,与外部主庭院的景观融为一体,与川西“林盘”的自然有机理念产生共鸣。
痕迹与重力
设计团队:曾凡博、雷健华、洪碧笙、曾南蓝、潘宏亮、樊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