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导弹引发的建筑 BENYUAN Competition Portfolio:Explosion–Instant Skyscraper

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国际竞赛项目《Explosion–Instant Skyscraper》

如果一场爆炸,不是为了摧毁,而是为了创造。

由远程导弹爆炸产生的巨型建筑

今天的建筑总是追求更短的建造周期、更大的空间规模和更复杂的功能关系。如果把时间快进到几百年后,人类会用怎样的方式建造房子呢?

本提案提出一个猜想:在未来,一场由远程导弹触发的爆炸会创造一座巨大的超级建筑:可以在偏远的荒漠生成一个科研中心,在灾后废墟建立多个临时避难营,甚至在某颗宜居星球建造一个移民基地。

=更快=

未来建筑的建造可能只需要几秒钟……

建筑建造速度发展趋势

人类最早的建造技术始于砖石砌筑,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一座金字塔耗费了10万人3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古罗马时期,混凝土的出现带来建造速度的提升,万神庙的建造时间缩短至11年。十九世纪之后,钢筋混凝土技术促发建造革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只用了5年时间。现在,钢结构、装配式更是进一步压缩时间成本,模块化住宅Carmel Place现场建造仅仅耗费了4周。由此可推测,未来人类将发展出一种在极短时间内建造大型建筑的技术——我们将此设想为一次几秒钟的爆炸。

爆炸迅速产生空间

=更大=当代建筑呈现一种巨型化、城市化趋势。而城市化建筑的构想,在《雷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中就有提及: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城市物种,高密度的城市化发展使各种各样的互动在一幢建筑内发生,需要建筑尺度足够的“大”,内部各种碰撞和互动刺激创新,产生出新的空间模式与功能需求,为现代城市生活提供足够的可能。

巨大城市物种

=更复杂=爆炸,生成复杂性空间群体。这个过程是非人为控制的,空间结果充满了不可预测性、非线性、模糊性。然而,爆炸的过程会受温度、气流、降雨、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以混沌现象引起永恒的新奇。这种空间的复杂性也为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物质基础。

蘑菇云气体变化

在爆炸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空气形态——蘑菇云。引发爆炸的导弹携带一种固化剂,能够在爆炸中将水、砂石、混凝土、碳化硼等固体材料在涡旋气流中快速冷却、压缩、固化成蘑菇云形态,并产生高、中、低三种不同密度的组团。三个空间组团成为运行这个立体建筑的三大系统:生活系统、自然系统、能源系统。

1

生活系统

蘑菇云中心部位因物质压缩导致空间密度最大,高密度的空间组团适宜居住、文化、商业、体育、行政等功能场所。

高密度组团|生活系统

2

自然系统

蘑菇云外围因物质膨胀产生中密度空间组团,规划出郊野植物林、景观公园、交通枢纽等自然及公共设施。

中密度组团|自然系统

3

能源系统

在爆炸过程中物质迅速上升,蘑菇云底层形成低密度组团,这片区域的超大空间则十分利于设置大型能源制造工厂。

低密度组团|能源系统

最后该聊聊这枚导弹了

BY-MARS导弹内部

Q:导弹内部将会有什么?A:导弹主要由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弹头、弹体结构系统四部分构成。与军用导弹不同的是,这枚特殊的导弹所搭载的弹头原料不是摧毁性的战斗装药,而是建造用的固化原料,储存在固化舱体中。

Q:固化舱体在爆炸中如何运作?A:固化舱体包含:氧化硼等固体原料、固化剂、植物种子、水、沙子以及混凝土材料罐。弹头引爆系统会制造一场威力巨大的爆炸,其热量促使固体原料中的焦炭和氧化硼相互反应生成碳化硼(已知最坚硬材料之一,可吸收核辐射)。伴随着爆炸,固化剂会被释放在空气中帮助反应冷却固化。虽然我们还不清楚固化剂是什么原料,但我们相信在未来会发明出可加速碳化硼冷却和固化的技术,将蘑菇云的形态固定。

Q:植物种子如何在爆炸中幸存?A:我们设想植物种子是装在坚固的防爆种子罐中。爆炸-反应-固化的过程结束之后,种子罐会行驶播种程序,将种子和人造土喷射到建筑表面的空隙中。随着阳光、雨水和风的自然介入,种子开始发芽生长。

项目名称:Explosion–Instant Skyscraper

设计单位: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设计时间:2019.12

设计团队:曾凡博、雷健华、洪碧笙、黄钊山、谢雨珊、朱仪

了解项目更多信息可点击

供稿丨雷健华编辑丨马咏佳

下一条:本原竞赛作品:KAIRA LOORO 国际建筑竞赛优胜奖

关闭